首页 >> 理论研究
  
卓立宏 靳明志 浅析民办高职文化建设
来源: 日期:2016-08-23

浅析民办高职文化建设



卓立宏 靳明志


摘要: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的精神和灵魂。在民办高职建设发展中,硬件是基础,质量是核心,文化是关键。文化定位,文化育人,文化自觉,修复错位现象,引导内涵发展,促使民办高职可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民办高职 文化建设 错 位 文化育人 文化自觉 可持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当前,民办高职正经历着一场包括基础设施、师资队伍、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社会信誉等在内的严峻考验和挑战。在激烈竞争的诸多因素中,硬件是基础,质量是核心,文化是关键。文化定位,文化育人,文化自觉,修复错位现象,引导内涵发展,促使民办高职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些文化建设比其他院校具有更迫切的现实重要意义。



1、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内涵及特征



1.1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两个层面


民办高职投资主体来自民间,办学类型属于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属于高等教育。其文化建设应具有大学文化的共性,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为文化建设的基本理念;以以师生为本为文化建设的核心要求。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建设具体可分为两个层面: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即以物质形态出现的教学楼、实验实训楼、图书馆、宿舍、体育设施、校园景观等。物质文化具有阶段性,一般是非主导文化。精神文化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上,又可分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其中观念文化是师生员工对外部客观世界及人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基本认识,多受决策层观念文化的制约影响,是引导学校建设发展的风向标。制度文化是在观念文化支配下建立的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规范体系,是保障学校运行的制动系统。行为文化是师生员工表现出来的修养、气质、道德,是个人素质作用于行为的具体体现。精神文化具有长期性,是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主导文化。



1.2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特征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除具有大学文化的共性外还应有其区别于其他类型高校的个性特征。


(1) 职业性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具有高等教育性和职业性双重属性。民办高职培养社会经济建设第一


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那就决定了民办高职文化建设以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为核心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在物质文化层面上要建立和开设专业衔接的行业技能实训室,以实施黄炎培的“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在精神文化层面上弘扬黄炎培“金的人格”、“敬业乐群”思想,注重塑造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


(2) 区域性


民办高职和市场联系直接紧密,基本定位于服务一定区域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专业设置和区域支柱产业对接,课程设置和行业岗位技能对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校文化建设和社会文化、企业文化有着必然而必须的融合。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决定了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区域性。


(3) 个性


民办高职投资主体情况不同,办学理念的差异,对高职教育的公益性理解不同。民办高办学自主性,管理理念,人才流动的自由化等不同使不同的民办高职的文化建设既不同于公办高职,之间也互不相同,生成不同的民办高职文化而具有文化个性。



2、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优劣势及错位


2.1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优劣势


民办高职与公办高职相比,学校文化建设有一些先天优势。民办高职办学历史较短,较少地受办学历史传统限制和消极文化积累的影响,可以更好地按照新的办学理念对文化建设进行高起点系统全面设计,规划逐步实施。民办高职享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办学体制灵活,自主管理有较大空间,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建设中可以更为灵活。民办高职教师、学生来自各地各行,阅历、经历不同,在来到民办高职的选择过程中,就要经历一番思想斗争、自我调整。其本身就有着一种较为开放的理念和包容心态,青年人多更易接受多元文化影响,包容不同文化、观念差异,更易形成民主开放文化氛围。这些优势如能善用,势必促进民办高职文化建设。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也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劣势。文化建设需要一个较长历史过程而积淀,民办高职办学历史短还难以称之为有自身学校文化。一位资深职业教育专家曾说,走进有的民办高职感觉不象大学,就是因为缺乏大学文化。民办高职始终面临着残酷的市场竞争,生存的压力一直伴随着办学过程。面对这样严酷的现实,有的民办高职决策及管理者文化意识尚未觉醒,在文化建设中易于忽视学校文化形成的规律。民办高职管理团队及教师频繁流动更换,或多或少地影响到文化建设的延续和稳定。


2.2 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错位表现


上述先天不足的劣势很可能造成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错位。从六所民办高职文化建设调研结果可见,错位表现有“四重四轻”:


“重硬轻软”。有的民办高职只讲短期效益,重视硬件建设,在硬件建设上追求表面形式而缺乏高职教育功能及文化风格表现,失去文化之光。错误认为精神文化建设看不见、摸不着或建设周期长、效益慢而轻视文化软实力建设,甚至出现文事不匹、文不配位现象。


“重招轻教”。民办高职始终面临激烈的生源竞争。无生不成校,重视招生无可非议,但有的民办高职缺乏招生文化。学生招进以后,轻视教育管理,调动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积极作用不够充分。错误认为教学质量是长远之事,轻视内涵建设,逐渐失去吸引生源根本之计,造成学生进校后落差大而流失。


“重技轻文”。有的民办高职硬套用办普通教育的办法办职业教育,较重视学生动手技能零碎训练而缺乏对应的职业技能系统训练,轻视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改革,很少开设必要的人文课程。把文化建设简单地看作一些零碎的文艺活动,轻视区域文化、企业文化的融合,轻视师生人文素养、职业精神的系统培养,甚至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文化缺失现象。


“重利轻信”。有的民办高职急功求利,片面追求经济利益,轻视社会信誉。思考、处理问题仅从经济利益出发,个人意愿随意,忽视民办职业教育基本制度建设,甚至出现突破文化底线、是非颠倒的现象,造成社会不良影响及其循环。


这些文化建设错位表现程度不同,但都对民办高职文化建设、内涵建设、可持续健康发展造成消极影响。有的民办高职处于生存竞争阶段,忽视文化建设的现象在所难免,但扭曲的以牺牲文化建设而求生存做法只能加剧危机的恶性循环。


3、民办高职文化建设的对策


3.1 文化定位


办学定位的基础和实质是文化的定位。民办高职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深入理解民办高职面向人人育人、服务经济及社会建设、开展科学技术研究、传承创新人类文化四大功能。确立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和规格。在基础设施、校园景观等建设上彰显现代职业教育文化特色。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牢牢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构建精神文化建设整体系统方案,和物质文化建设同步实施,相互促进,营造“理必求真,事必求是,言必守信,行必踏实”的浓厚文化氛围。特色的校训、鲜明的校歌、一景一物,一言一行彰显文化品位、精神气质,全面塑造文化建设品牌。让人走进校园,接着师生,就感受到特色文化气息,有一种精神力量。


3.2 文化育人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素质提升。陶行知说,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民办高职文化育人要紧紧结合师生特点,从三个层面定位制定素质养成教育方案,一是作为自然人,“谋个性之发展”和“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二是作为技术技能人,“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适应职业岗位需求相融性发展;三是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职业人,“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适应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经济转型、职业变迁的能动性发展。开设人文教育类课程;开展法律、心理、道德专题讲座;开展健康文明各类社团活动;开展职业教育的文化研究,更新职业教育理念;融合地方企业文化,实施实习实践育人。切实加强科学制度建设及落实,凝聚人心。创新网络文化,引导舆情,弘扬正能量。学校无小事,事事是教育。不断培育优良校风、教风、学风,教育师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创新,使每位师生成为学校特色文化的形象大使。


3.3 文化自觉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民办高职文化建设是要有经过一个较长办学实践逐步形成、师生共同创造、维护、遵守的精神价值观、行为规范、教育教学活动总和,是对民办高等职业教育本质和学校活力更高层的不懈探究和激活。在形成的长期过程中,会有亮点、有失误、有偏差,决策和管理团队要有“和而不同”的胸怀,不炜疾忌医,不断培育亮点,纠正失误,修复偏差。不去复制已倒闭或即将倒闭的一些民办学校走过的老路,预测变化,想别人没有想到的事;科学规划,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精益求精地逐渐丰满、凝练文化特色。


民办高职的激烈竞争最终演变为文化的竞争,优胜劣汰的法则在发挥作用。文化立校,只有优秀深厚的民办高职文化才能孕育出人民满意的民办高职,而深厚的民办高职文化只有顺应社会发展规律、一代又一代民办高职人不懈艰苦塑造,才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登堂入室,傲立于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之林。




参考文献:


[1] 张萌伟 民办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探析 《教育教学论坛》 2015(30)


[2] 王栓才 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探究 《教育教学论坛》 2016(13)


[3] 李玉春 论开展民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评价的意义及原则 《广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