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来源: 日期:2023-03-21

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华职教社的贺信有感


河南南阳市第四中等职业学校   肖幸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全局出发,高度重视职业教育。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稳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推动职普融通,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投入力度,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我们要深刻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的职业教育战略地位,认真思考谋划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职业教育是面向广大人民的教育,而不仅仅是青少年学生,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社会的教育,特别是我国农民占绝大多数,职业教育也就离不开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和谐新农村的迫切要求。

南阳第四中等职业学校诚心为三农服务,凸显学校社会价值。学校紧紧把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坚持观念立校,质量兴校,特色活校,实力强校的办学之路,负重自强,开拓创新。我们的做法是:

1、教师变身“土专家”,自编多部农学类教材。

学校结合实际,科学定位,确立了“服务三农、为农培训”的办学思路,以“为农服务、助农增收”为重点,在实施村社干部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发展农村经济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实践。经过多年的汇聚与积淀,形成了强大的办学优势,彰显出独具一格的办学特色。为真真切切地服务三农,学校组织了一支由校领导、专业教师、农村“土专家”、行业“农艺师”组成的新型师资队伍,结合当地产业实际,先后编写了《小辣椒生产技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畜牧兽医培训》、《香椿种植培训》、《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常识》等20多种乡土教材。近几年,印发各种农业技术资料共约1.5万多份。

此外,学校还提出了“送教下乡”的新思路、新举措,把职业教育办到农家小院、田间地头。开展以小辣椒、小麦、马铃薯、芋头、温室蔬菜等为主的种植业,以猪、鸡、牛、鸭为主的养殖业和农业机械化操作、农村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乡村旅游和农村经纪人等专业项目的实用技术培训。

2、高举“农”字大旗,逐步扩大服务范围。

学校发挥“三农”优势,依托各乡(镇)成人教育学校,深入到乡镇村集市、大街小巷,在全区面向村社干部、种养殖户和农村劳动力开展新型农民职专班的学历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校坚持“农科教”相结合,成立农业“110”科技推广服务队,组建“科技为民”服务团到村社担任技术顾问,加强产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的技术指导,共建或协建科技示范园(村),为全区农业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为促进地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学校根植沃土,高举“农”字大旗,坚定不移地走服务“三农”的道路,开创了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学校积极探索与实践,贴近“三农”育人才,走出校园办职教,在成教学校里讲理论,在农家院里说实训,在田间地头教实作,初步建立起了“长短结合、以短促长”,就地转移培训与输出转移培训并重,“职业培训与职后提升并举”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以人才培训、就业指导、技能提升、创业帮扶、法律援助为主的为农服务体系。

四职专的三农服务可概括为“四送”活动。一是开展“送专家”下基层活动。二是开展“送技术”下基层活动。三是开展“送培训”下基层活动。四是开展“送法律”下基层活动。

职业教育面向“三农”服务形势喜人、成绩斐然、前景辉煌。它将有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但在这大好形势下,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重点职业学校办学,专业多集中在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机械制造、数控加工、模具制造、会计、酒店管理与旅游服务等领域,而与“三农”密切相关的种植业,包括病虫防治、肥料配方、蔬菜园艺、果桑茶园等,还有畜牧、渔业、农机、农产品贮藏,以及涉农企业管理人员、加工和流通企业技术工人等,却十分鲜见,有的甚至没有。二是过去带“农”字头的农村职业学校,随着办学市场的变迁,现在也纷纷改换门庭,放弃涉农专业,而转向所谓的热门专业。三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需求脱节。四是就业理念的偏差导致涉农专业及学校招生处于困境。五是涉农企业较少,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空间更小,大型企业因专业不对口一般不招收涉农专业的学生,围绕农产品深加工的企业又缺乏,有的企业因条件差、待遇低学生又不愿去,造成涉农专业毕业生就业较难。上述现状妨碍了职业教育为“三农”服务,影响了农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高科技化发展的进程。

农村职业教育量大面广,为大批农民及农家子弟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有力保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更多高素质人才。基于这样的重要性,全社会都应对农村职业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要创新职业教育理念,制定为“三农”服务的中长期规划,大力发展特色职业学校,学校办学要密切联系当地农业生产的现状和农业生产的特色,要急农业生产所急,办农民最需专业,是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有关政策制度,政府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职业学校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多形式、多层次办学,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给农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希望。南阳要在乡村振兴中实现突破,应从以下十个方面进行大胆思考:

1、从开放资源上突破。

乡村有许多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资源,怎样释放资源把资源变资本,吸引更多的企业资金进入乡村,需要我们创新。

2、从市场主导上突破。

建议政府不要大包办,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原则,必须走市场化道路才能持续发展乡村,单靠政府一时半会儿的扶持是无法实现持续发展的。

3、从政策扶持上突破。

不要金钱式的扶贫,产业扶贫才是真正的造血式扶贫,所以政府要做的是锦上添花的项目扶持。

4、从吸引人才上突破。

乡村市场潜力巨大,政府的人才战略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下乡,双创基地可以设在农村。把智创、文创、农创等引入乡村,这样就可解决一部分城市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问题。

5、从策划规划上突破。

需要用活乡村的本土材料、果林、菜园等,而不是城市化的照搬照抄。要创新产业规划设计,打造合理的乡村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乡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更多人爱上乡村。

6、从产业融合上突破。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产业新村、产业庄园。孤立的农业种植不会提升土地的附加值,孤立的加工生产也不会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发展创意农业,把田园乐园、农业园变旅游景区,就能大幅提高土地的收益和产品价值。

7、从用地政策上突破。

发展农旅融合的田园综合体、产业庄园、特色小镇等必须匹配适度的建设用地满足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建议集体土地不仅可以用于租赁住房,也应用于旅游康养服务。

8、从金融改革上突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金融应当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农旅项目不会有大量的国有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流转用地。没有土地证、房产证,就没有足够的低押,融资贷款比登天还难,想要扩大规模更是难上难。因为长期缺乏资金,项目受到局限,不能做大做强,有的农人只好走民间借贷逼上还高额利息之路。所以如何打破金融供给不足、农业经营主体信贷可获得性较差的困局,需要政府部门制定鼓励政策、打破信贷瓶颈。

9、从平台搭建上突破。

村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组织农民入股开发乡村;企业也可以采取众筹、共享模式吸引更多的乡村热爱者共筹共享;开发共享农庄、共享果园、共享菜园、共享民宿等等,共享的不仅仅是资金而是更多的信息、渠道、人脉、营销等无形资源。

10、从宣传营销上突破。

一个城市的品牌营销不仅仅局限于城市,也应包括乡村、景区景点和土特产品。把一个项目、一个景点、一个产品推介好了也是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不是靠一个项目、一个企业单打独斗式的营销。政府打捆推介,项目好了,政府的税收也好了,农民也会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乡村振兴战略,不能仅仅把乡村看成是农产品生产的地方,也不仅仅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它应该成为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旅游观光休闲的地方,更应该成为城市居民退休养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