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建言献策
  
桐柏县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来源: 日期:2015-12-02

桐柏县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郑永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重要性日益突出。桐柏县中华职业教育社自2012年成立以来,在桐柏县委统战部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职教社的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等文件精神,坚持统战性、教育性和民间性,坚持“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理念,充分发挥联系广大职业教育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实现“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目的,在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服务“三农”发展、支持企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等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为社会培养出一大批优秀人才。为了进一步发展好职业教育,发挥其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桐柏县委统战部深入职教社各成员单位、企业和农村开展专题调研。主要报告如下。


一、桐柏县职教社发展现状及经验


桐柏县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于2012年,经过将近三年的发展,目前有组成人员11名,其中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7名。团体社员8家,社员42名,涉及科技界、教育界、卫生系统、文化系统、农业系统、电力系统等。总体上看,呈现出队伍相对较大,资源相对丰富,结构相对合理的特点。在县委统战部的正确领导下,中华职教社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的战略目标,克服种种困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服务职能,拓宽服务领域,积极为全县的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城镇、生态旅游和各项社会事业培养大批懂技术、有技能的实用型人才,为推动全县职业教育工作、加快桐柏科学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形成强有力的工作团队。


为了克服县一级职教社没有固定办公场所和没有固定编制工作人员带来的各种问题,桐柏县中华职业教育社不断完善各种制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针对中华职教社成立初期需要加强组织建设客观要求,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长为主任,政协副主席、工商联主席为副主任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充分发挥统战作用,逐步指导帮助职教社走向规范化发展道路。二是实行分工负责制度,根据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主要形成了统战部领导责任、教育部门业务责任、相关部门协助责任的责任体系,统一编制全年工作计划,把责任分解到人、分解到事。三是实行每月例会制度,由统战部牵头,每月召开一次会议,根据全县职业教育实际情况,研究部署每月工作,使每一位成员都动起来,提高各团体单位和社员对中华职教社团体认同感,增强工作凝聚力。通过加强组织建设,桐柏县中华职教社由松散的团体变为有组织、有纪律、讲民主、讲贡献的广泛联系职业教育力量的职业教育团体。


(二) 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最大限度实现优化配置效益


桐柏县中华职教社本着办成事、办好事的原则,不缺位、不越位,发挥民间团体优势,通过桥梁纽带作用,不断整合各种资源,探索新形势下办学模式。一是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校校联合办学模式。把桐柏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桐柏县第一高级中学、桐柏县实验高中、桐柏县教师进修学校、桐柏县现代管理职业学校、桐柏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桐柏县新潮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桐柏县星源拉丁舞艺术学校等学校联合起来,根据各个学校在职业教育方面的特长,委托其定期举办各种培训班,解决场地、教师等问题。结合全县职业教育需求,邀请其他县市教育机构和专家来桐授课,解决师资力量有限问题。积极搭建团体社员合作平台,促进联合办学。推动桐柏县职高先后与开封科技中专联合办学,开设学前教育专业;与湖北十堰东风高级技师学校联合办学,开设汽修专业;与河南省会计学校联合,成立河南省会计学校桐柏教学点,开设计算机专业;与南阳广播电视大学联合,成立南阳广播电视大学桐柏分校,开设学前教育、行政管理等专业。推动桐柏县新潮技校与石家庄铁路学校实现联合办学,组建南阳职业学院桐柏分校,定向培养铁路客运、铁道信号、铁道供电等方向技术人才,入学即签订就业合同。推动桐柏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先后与河南科技大学、南阳理工学院、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阳医专、平顶山市卫校、邓州市卫校等学校联合办学。二是整合人力资源,定向开展公益性职业教育。主要协调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牵头,全县企业参与,广泛征求农民工(特别是40、50农民工)、企业入职员工、大专中院校毕业生意见,根据各类技术能力发展需求开办各种培训班。主要做好了农业发展技术培训,根据各乡镇种植花生、桐桔梗、夏枯球、茶叶等作物规模发展需求,深入农村到田间地头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在吴城镇七里井村为花生种植大户开展花生种植与病虫害防治知识培训,在吴城镇王湾举行茶叶种植技术推广,在程湾镇举行中药材种植技术推广,受到了农民朋友热烈欢迎。三是整合行政资源,拓展资金渠道。根据上级对职业教育政策支持,主动向上级争取财政资金,与同类职业教育发展实现资源共享。2013年开展了阳光工程短期培训,共培训365人次;2014年承担“雨露计划”实用技术培训工作,共培训95人。四是整合信息资源,推动校企合作。以全县企业为基础,面向全国,广泛发现就业岗位。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推动桐柏县职业高中为安棚碱矿培训工人50余名,与十堰二汽合作,定向培养技术工人。通过一些列整合资源,实现了最优秀教师授课培训、最大规模学生上课、最充分就业、最短时间内取得成效,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


(三) 探索基层职教机制,突出统战群团性质和作用


经过将近三年的发展,桐柏县中华职业教育社已基本形成了党委领导、统战部负责、职教社牵头、其他部门协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基层职业教育体制。党委领导就是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职教社各项工作,把职教社发展纳入县委常委会研究议题,站在全县发展角度鼓励支持中华职教社工作。统战部负责就是突出中华职教社统战性质,体现统战部担当精神,用统战工作的方式方法来汇集社会各方力量,凝聚发展的共识,共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教社牵头就是要充分尊重职教社主体地位,用职教社办学理念宗旨、办学方式方法来开展职业教育。其他部门协调就是要实现人力资源部门、教育部门、宣传部门、社会组织等相关部门对职教社的支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就是农民、农民工、学生、企业家、教师等相关群体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使职业教育更加深入、更加有效。


经过将近三年的努力,桐柏县中华职教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力地推动了桐柏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通过职业教育,统战部与党外知识分子联系更加广泛密切,特别是与农林界、教育界知识分子联系更加广泛,使他们对统战工作有了更加深入全面的认识,为他们发挥聪明才智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得到了他们由衷的赞赏。为企业解决了招工难、招工需要长时期培训带来的资金问题和效益问题,使企业实实在在得实惠,受到了企业的欢迎和支持,企业参与非公有制经济各种活动积极性更高了,企业家参加理性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主动性更强了。广大农民、农民工和刚毕业的大中专院校学生免费受到了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训,使他们就业更加顺利、待遇更加有保障,解决了社会问题,提高了一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质量,统战工作也因此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更多人的理解、更多人的支持。


二、存在的问题


桐柏县中华职教社成立时间比较短,起步比较晚,处于初级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系列问题。


(一)自信心不足


自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对中华职教社认识模糊。一是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相当一部分家长、学生、甚至个别老师对职业教育重要性认识不清。家长都希望其子女通过接受教育到社会地位较高的岗位上工作,绝大多数家长和学生认为技术和职业教育低于普通教育。很多学生接受职业教育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在中招考试中成绩相对靠后才进入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相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学生相对较少,条件相对较差,部分老师对在职业性学校工作感到委屈。二是对中华职教社认识模糊。由于中华职教社在县里还处于初级阶段,无专职工作人员、无固定办公场地,工作开展相对较少,很多人对中华职教社没有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认为有没有中华职教社职业教育都在进行,另一方面对中华职教社认识主要从网上得到一些有限材料,有轻视民间团体倾向,从中华职教社视角发展职业教育自信心不足使职教社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出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发展。


(二)配套设施不完善


桐柏县中华职教社目前没有编制、没有专门人员、没有专门经费,一定程度上讲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工作,开展职业教育主要依靠团体成员和社员。各团体单位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总体来讲与职业教育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是办学经费不足。比如按照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规定,教育附加费的30%应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生均面积不低于33平米,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米,生均仪器设备不低于3000元,实现这些标准需要充足的经费保障,但是由于县财政财力不足目前桐柏没有一家学校达标。二是学校规模偏小,不能适应大规模的职业培训。比如桐柏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总面积仅6000平方米,桐柏县职业高中与桐柏县教师进行学校在一个校区办公。三是师资力量薄弱。比如桐柏县职业技术高中目前缺少35名教师,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课教师更是稀缺。桐柏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目前仅39名教师,其中仅26名是财政供给。


(三)培训重点不够突出


职业教育培训存在着重形式、重数量、重宣传,轻实效、轻质量、轻追踪的倾向,在整体工作中重点不够突出。一是对农林方面的培训不够,不能有效的利用好农村职业教育大市场。桐柏县发展中药材、茶叶等经济作物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发展畜牧养殖具有悠久的历史,农林牧技术培训具有广阔的市场。中华职教社也专门开展了一系列培训,但是不够深入,不够持续,与广大农民的需求有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培训不能深入田间地头,时间较短,没有充分照顾考虑农民接受能力和农业发展周期性要求,事后没有追踪反馈。二是不能以改革的勇气拓展市场。对于已经出现、未来市场巨大的一些职业教育培训不敢大胆尝试。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医护等相关专业人才需求增大,特别是养老产业的迅速发展,对医务方面工作的培训市场巨大,但这方面工作做的不够。比如桐柏县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培训了全县80%以上诊所医生和护士,具有一定的能力开设各种医护专业和养老医护方面的专业,但是现在这方面工作仅限于常规的培训,没有大胆的开拓。


三、建议及思考


县级中华职教社要克服起步晚、基础差等困难,利用好发展快、接地气优势,加强自身建设,深入实施温暖工程,探索县级中华职教社发展体制机制,为推进职业教育发展扮演好组织者、协调者、支持者角色,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奋力而为。


(一)强化自身建设,体现统战性质


一是要逐步发挥民间团体作用。县级中华职教社成立初期依靠行政力量发展有利于迅速整合资源,奠定基础。但是长远来看必须逐步改变统战领导担任职教社管理者角色的模式,实现统战性、教育性和民间性统一。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考虑解决机构、编制、人员和资金预算等问题,解决好有人干事、有钱干事、有章干事的问题,在统战部的指导下深入加强自身建设。二是要以“弘扬优良传统,推进职业教育”为主题,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最大限度的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特别是汇集各条战线有志于职业教育、有职业教育能力的人才,使他们积极投身到职业教育中来,不断增强中华职教社吸引力、号召力、凝聚力。三是要加强综合协调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把中华职教社打造成职业教育最大平台,不断联系县外其他学校、县内外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要加强调研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多方面调查研究,科学选定社会最需要、群众最迫切、条件最成熟的职业教育专业,把支持“三农”发展,促进社会就业作为重点,力求培训适应市场,取得实效。四是要加强教学能力建设。积极向其他地区先进兄弟单位学习,秉承先进理念,科学规划和设置专业,把素质教育和夯实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和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中华职教社转型升级,打造组织有力、联系广泛、队伍强大、业务熟练、贴近市场的县级中华职教社。在加强自身建设中树立自信心,在能力提升中增加教育底气。


(二)深入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要广泛深入加强对中华职教社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中华职教社职能,让更多有志于职业教育人士加入职教社,让更多资源向中华职教社汇集,让各种职业教育需求能够反馈到职教社。一是要加强职业教育的宣传。特别是要一些成功典型学生进行系列报道,引导树立“不看学历看能力”的健康人才观,推动更多初中学生和家长改变观念,积极适应职业教育环境,投身职业教育中。二是积极利用好“科技三下乡”活动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开展科技知识普及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舆论氛围,激发更多群众积极依靠科技致富热情。三是要加强“对口升学”的宣传,让更多的学生看到上职业高中的前景,使全社会认识到职业教育的优势,进一步理解职业教育,参与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三)完善配套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要根据实际需求,进一步整合资源,不断完善各种职业教育配套设施。一是要拓展教师引进渠道,对于一些社会急需、专业稀缺的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招聘方式,采取招、聘、引等多种形式录用,改变单一的全县事业单位统一考试模式。二是要加强争取资金力度,开展优秀职业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向上级争取各种资金,为职业教育提供保障。三是要积极承接政府和企业委托的各种培训,拓展收入渠道。要根据实际需求及时更新教学设备,采取多种合作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为教学提供设备支持。四是要不断优化教学环境,积极培养中华职教社主题阵地,整合资源开设各种分校区,积极利用好职业教育中心平台,统筹职业教育项目发展。


(四)改进教育方式,找准发展定位


县级中华职教社发展职业教育要突出重点,找准定位,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服务民生发展。一是要把高级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和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不仅培养出工人,找到饭碗,也要培养出有思想有创新能力、立志于技术发展的产业技术人才,逐步探索出一条学生学习和钻研技术热情得到激发、技能培训扎实开展、技能考核制度趋于完善、就业市场不断拓展、培训效果及时反馈的职业教育机制。二是要利用好农村职业教育大市场,把服务“三农”作为重点工作。特别是要发挥在扶贫开发中的作用,加强对农林牧方面技术培训,从召集农民搞培训转变为积极走到田间地头深入一线服务农民。实行包区包片制度,鼓励推广从科技普及到种植、培育、收获等一条龙服务的培育方式,建立激励机制,奖励蹲点教育效果显著老师。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和加工技术推广职业教育,培养现代农业意识,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作者为桐柏县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桐柏县中华职教社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