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三准备三意识” 保障农民顺畅务工
来源: 日期:2011-05-25
一、做好三项准备
(一)、思想准备 一是理性看待择业的目标,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年龄、学历、技能、体格、家庭等实际情况,选择务工的岗位、劳动强度、就业的远近,不宜好高骛远,盲目攀比。二是充分做好角色转换过程中的心理准备,特别是大多走出校门不久或者刚刚步入成年的青年农民,由父母宠爱的“贵族”身份一下变成“务工者”身份,务工起初要努力适应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要不断练就自我承担家庭责任的信心与能力。
(二)、技能准备 拥有一技之长,可大大拓宽农民就业选择的余地,增加务工收入,对此各级政府十分重视,各类公共财政补贴性培训也应芸而生,如: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培训、农村扶贫开发“雨露计划”培训等,农民外出务工前,可就近参加自己喜欢的专业技能学习。对于种种原因中学毕业后未能继续就读的农村孩子来说,不管是做农活或外出务工年龄都偏小,建议选择进入免试入学、国家资助的中等职业类学校学习,毕业后通过推荐就业或自主择业,一样能成为社会的优秀人才。
(三)、证照准备 凡是正规的用工企业,都限定一个合法的用工年龄,所以求职时,首先要有一个真实、有效的居民身份证;切莫办假的身份证,即便蒙混过关进了企业,也会严重影响工资卡的办理等事项。其次,有些用工单位或用工岗位设置了较高门槛,可以事先准备好毕业证、学位证、专业技术等级证等,以便应聘时对口录用。再者,一些岗位青睐有特殊身份的人,如保安岗位看重复员退伍军人,那就需要一个复员退伍证。另外,就业地租房时的流动人口暂住证、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证明,以及夫妻共同外出要带的结婚证等,都需有备无患。
二、树立三种意识
(一)、安全意识 农民外出务工,能够平平安安,是每个家庭最大的牵挂。一是要掌握必要的安全小常识,如:应急电话119、120、122,以及简单的急救知识等。二是防欺诈,千万莫信“天上掉馅饼”之事,就业期间,严防被别有用心的人诱唆利用,误入传销等非法组织。三是注重个人安全防护,特别在有毒有害的化工业以及高危的矿业、建筑业等务工的农民,一定要遵守企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自觉落实配戴口罩、手套、安全帽以及突发事故时有序逃生等诸多防护措施。
(二)、发展意识 农民外出务工,不要简单理解为养家糊口、谋生的“无奈”之举。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打工也一样,不管在什么就业岗位,也需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精神,注意多学习多积累,遇机会争得企业的赏识与重用,以谋求更好的人生发展。同时,各地政府提倡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对于在外务工几年的农民,可依靠诸多优惠政策,利用务工收入积累的资本,以及企业里所接受的先进理念与管理经验,返乡后围绕农业生产或“二、三”产业,大胆创业,实现更加精彩的人生。
(三)、维权意识 劳动合同是外出农民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因此不管到大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都要签订一个劳动合同。正规的劳动合同,具体条款内容是经过劳动部门审核通过的。少数不法用工单位,以自制的“劳务协议”甚至“员工须知”、“纪律声明”代替劳动合同,农民工签订这样的“合同”,稍不留神违犯企业的苛刻规定后,即被恶意扣发工资或辞退,所以一定要认真辨别,切莫上当受骗。同时,一旦发生拖欠工资、工伤等劳动争议时,一定要通过用工所在地村镇和街道居委会的调解组织、劳动仲裁部门至止人民法院等合法程序,来讨回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