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聚焦
  
总社100周年征文:谢代伟 姚伟:中职教育对提高平民素质和地方经济的反哺作用
来源: 日期:2017-04-20

中职教育对提高平民素质和地方经济的反哺作用

淅川县中华职教社 谢代伟 姚伟


职业教育是人才分流的产物。从目前人才分流现状看,初中毕业不能录取到普通高中的学生会分流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术,由于学历层次低,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当地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高中毕业不能录取到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会分流到高等职业学校学习职业技能,由于学历层次相对较高,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到大中城市工作。相对于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属于精英教育,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会选择留在大中城市发展。由此可见,中等职业教育是面向当地的新型平民教育,对地方经济具有反哺作用。笔者从事中等职业教育管理工作20余年,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教学、就业等管理实践中,在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对地方经济发挥作用的比较中,深刻的认识到了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具有较大的反哺作用。本文将从中等职业教育的服务对象定位、对地方经济的反哺功能和反哺作用,以及如何更好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反哺作用等方面做粗浅探讨,以期社会各界对中等职业教育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中职教育属于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和养活教育


相对于晏阳初提出的现代平民教育、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聂圣哲提出的养活教育,当代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当代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养活教育。


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晏阳是世界平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早在二三十年代,他就提出了中国农村多数农民存在的四个问题、四大教育、三种方式。“四大问题”指中国农村多数民众存在的“愚”、“穷”、“弱”、“私”。 针对这四个问题,提出了“四大教育”:即.以文艺教育救愚,培养知识力;以卫生教育救弱,培养强健力;以生计教育救穷,培养生产力;以公民教育救私,培养团结力。对应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三种教育方式”,即学校式、家庭式、社会式。其中“四大教育”中的“生计教育”就是要开发生产力,培育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管理的平民队伍;“三种方式”中的“学校式”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平民。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依据中国国情在批判美国教育家杜威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教学做合一”的人民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是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其本质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生活发展了,教育也应随时代的前进而不断发展。“社会即学校”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反对教育脱离生活,主张根据社会需要办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用做的方法去学习、去教学,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当代中等职业教育无一不体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生活需要什么技术、社会需要什么职业,学校就开什么课程,并且在学校教学做告一段落之后,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到工厂到酒店到发廊去进行职业技术应用尝试。


现任长江平民教育基金会主席聂圣哲继承和发展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提出了养活教育思想。他认为“只有每个平民得到有效的教育,国情才能得到根本的改变”。还说“我不认为一个平庸的博士比一个敬业出色的木匠对社会更有贡献。”“养活教育”的本质就是最低层次的生存教育,认为每个人只有先学会养活自己才有可能养活父母和他人。当代中职教育的最低目标就是教育学生掌握一门职业技术,能够养活自己。


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等更偏重于为社会基层培养技术平民,从晏阳初、陶行知、聂圣哲的教育思想出发,来看待当代中等职业教育,可以毫无疑问的定位为当代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养活教育。


二、中职教育对当地经济具有反哺功能


中等职业教育属于平民教育、生活教育、养活教育的定位,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反哺功能。职业技术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同于普通教育,但又与普通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普通教育是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为主的基础教育;而职业技术教育则是对受教育者在一定水平的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的教育。它的特点是强调职业道德培养、着重进行适应社会发展和生产发展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技术培训,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职业技术、技能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直接联系的一个重要的结合点,中职教育周期短、见效快、成本低,职业技术学校所培养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管理操作人员是直接参与社会生产劳动。他们可以把人力资源、智力优势直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直接生产经济价值。尤其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人力资本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因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高中阶段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招收的生源是初中后的学生。初中毕业后有大量的学生进不了普通高中继续学习,把这部分未成年的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职业技术教育,毕业以后,一部分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生产劳动,另一部分学生可以为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继续学习做好准备。


另外,我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广大农村及贫困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如果职业技术教育能够紧紧围绕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办学,能从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拟定学制、组织教学,快速提高广大农村劳动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把办学与振兴当地经济相结合,与发展当地产业相一致,这样将会在较短的时间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目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有力保障。因为农村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农村经济要想在竞争中求发展,就必须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大幅度快速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含量,增加农村人口的就业渠道,有效转移农村剩余的劳动力。


因此,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对加快地方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先进的生产力、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施科教兴农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等,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具有较强的反哺功能。


三、中职教育对当地经济具有反哺作用


根据上文对当代中等职业教育定位和反哺功能的论述,可以看出当代职业教育对提高社会基层平民的职业技能和地方经济建设具有反哺作用。其反哺作用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一是稳定社会,给低于法定劳动年龄的青少年提供学习机会,教会他们一技之长。按照时下中考招生政策,各地中等职业学校录取都排在最后,在普通高中招生完毕后,才轮到中等职业学校,大批文化素质差的学生无奈地进人中职教育。其实,从各校的情况看,文化素质差的学生,多数的思想政治素质也差。他们或因家庭娇生惯养,或因家庭父母离异无人管教,或因父母忙于工作挣钱疏于对儿女教育等,对学习不感兴趣,对社会的视角有偏差,在学校里的表现差强人意。但是中职校出于对社会的责任感,克服重重困难,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开展素质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教他们学会一技或多技之长,使他们获得在社会安身立命的真实本领。事实上,这些学生毕业后,基本上也都能通过双向选择,获得就业机会,在各自的岗位上一显身手。二是各地方用人单位对中、初级技术人才的需求、促进经济发展。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用人单位会对人才类型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是,对于地方小微企业来说,其最迫切需要的是有某种职业能力专长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就是在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和技术密集型企业,生产一线的初、中级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仍是从业人员的主体。由此可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我国经济建设仍然需要大量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熟练劳动者。中职教育刚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中、初级技术人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三是推迟青少年就业时间,缓解就业压力,为我国的经济腾飞积蓄能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但仍然满足不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分流,职业教育大发展,每年给数百万初中毕业生提供了继续学习的机会,使他们不至于失学、流入劳动力市场,给社会就业增加压力。


四、如何更好发挥中职教育的反哺作用


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一部分,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革开放以来,各级各类中职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但是相对于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还面临一些问题,如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教学质量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等。以上这些不利因素不同程度制约职业教育的发展,削弱了职业教育对地方经济的反哺功能。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强化中职教育对提高平民素质对区域经济的反哺功能,更好发挥反哺作用,笔者认为应从如下几方面努力改进中职教育:一是继承和发展晏阳初、陶行知的平民教育思想和聂圣哲的养活教育思想,尤其是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引领中职教育在思想领域的完善与发展。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他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就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劳动者文化业务水平的提高”,“造就新型知识分子”服务。强调职业教育的方针是“社会化——强调的是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是“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其中,“手脑并用”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核心理念,贯通于办学宗旨和教育目的、训育方针和德育标准、培养目标和教育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其内涵要义是服务社会、服务平民,做人第一、敬业乐群,注重实用、注重技能,手脑联动、做学合一。这一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黄炎培在职业指导上的要求就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教育与劳动结合。黄炎培把“尊重劳动”作为职业教育所奉行的重要信条,把“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作为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注意学和用的联系。黄炎培反对劳心劳力分离,注意学和用的联系,主张手脑并用,“要使动手的读书,读书的动手,把读书和做工两下联系起来”,只有手脑两部联合才能产生世界文明。二是借鉴国际中职教育理论和经验,洋为中用,改进中职教育办学模式。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职业教育在其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升学就业的主要渠道。以德国为例,其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被称为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数据显示,德国约有75%以上的初中毕业生直接进入企业培训机构接受职业技能训练,同时进入相应的职业学校学习基础知识。在瑞士,学生完成9年义务教育后,只有15%的人进入高中学习,然后升入大学或专科学校,其他85%的学生则进行学徒培训或进入职业学校。这些国家发达而且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其未来的经济发展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同时也节省了教育资源。对比我国的情况,在我国的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中,中职、高职的比例还不到一半。受传统观念影响,在我国,职业院校是很多低分考生不得已的选择。长期以来,这种情形造成了我国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学习意愿也很低,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从“升学导向”转为“就业导向”。笔者建议,我国的职业教育,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引导初中、高中毕业生向职业教育分流,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教育获得一技之长,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三是继承晏阳初的“家庭式平民教育”方式。中国农民大都不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比如对独生子女溺爱,独生子女就像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养成了自私、顽劣、懒散、脆弱等种种陋习和病灶。再如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留下子女与祖父母相依为命,使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形势更加严峻。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村的受教育水平,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关注农村下一代人的教育,而目前关注重留守儿童和独生子女的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四是根据地域经济发展需要,适时调整课程结构。五是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获得价值感,提高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六是拓宽办学渠道。可以采取多元办学模式多渠道筹资办学,不断使中职教育走向社会化,更好与社会融合,更加切近生活,更好为社会服务,发挥对提高平民素质和地方经济的反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