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理论研究
  
关于桐柏县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来源: 日期:2016-07-27

关于桐柏县职业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周祖伦



一、桐柏县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桐柏县职业教育的现状


桐柏县现有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新潮中等职业学校、卫生中等职业学校、现代管理中等职业学校等四所职业学校。其中县中等职业学校属教育局局属学校,有教师97名,学生1200多名;新潮中等职业学校属民办职业学校,以电脑、汽修、农民工就业等短期培训为主,地址在车站附近;卫生中等职业学校属卫生系统主办,校址在城关镇政府斜对门,因所开专业(医疗类)无资质,主要与外地联合办学;现代管理中等职业学校属县委组织部主办,主要培训在职干部和基层农村干部。


桐柏县职业教育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成立的安棚农中。在曲折中探索,桐柏县职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现基本呈现出“政府统筹,部门主管,社会参与,自主办学”的职教格局。2012年我县通过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验收工作,为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我县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环境。现代化建设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强烈需要,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经过多年探索,我县职业教育也逐步实现了“面向市场,灵活实用,因地制宜,明确方向”的职业教育办学目标,我县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有所提高。


(二)桐柏县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桐柏县职业教育的发展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与周边县市相比,与国家、省、市有关要求相比差距还很大,有一系列因素制约着桐柏县职业教育的发展。


1、体系僵化,结构不合理


桐柏县现存四所中等职业学校,除县中等职业学校外,其余三所基本没有生源。民办职业教育由于受场地、师资、资金的制约,规模较小,活力匮乏,基本上以短期培训为主,主要走联合办学之路。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不灵活,机械僵化。前几年县中等职业学校为了生存,为了便于招生,顺应部分家长、学生的要求,基本上走对口升学的路子,使部分学生通过对口升学进入高职院校进一步深造。


由于受专业教师及实训设备、教学经费等因素制约,专业更改与调整较难,桐柏县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能很好适应市场经济、各类企业需要,培养的学生难以做到“适销对路”,对学生的培养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随意性,滞后性。


2、职教意识淡薄


上世纪80年代,桐柏县矿山技校等职业学校为桐柏培养了大批矿产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但随着国家分配制度的改革,职业学校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桐柏县职业教育一度处于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地。长期以来,学生及家长存在的“重升学轻技能,重普教轻职教”的思想观念,严重束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甚至一些部门领导、教育工作者也存在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不能考大学、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没前途等错误认识。因此,桐柏县职业教育一直处于受歧视、受偏见的地位,相对于普高来说,职高发展更为艰难。如县中等职业学校,名称换了又换,办学地点换了又换。从事职教工作的人也自己感觉矮人一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也成为一些人跳槽的跳板,心思不稳,何来敬业!同时,职业学校招来的学生均是普高招收之后成绩偏低、家庭贫困的学生,办学成效不明显,所以,桐柏的职业教育多年来一直处于挣扎徘徊的境地。即招生招不来,招来考不上,考不上又没真正学到技能,不易就业,如此反复。


3、职教经费投入不足


(1)经费不足。按照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规定,教育附加费的30%应用于职业教育,桐柏县近几年实际投入的经费与要求相距甚远。


(2)设施落后。由于建设资金匮乏,专业实训设施严重不足,有些专业的实训设施陈旧落后,严重制约职教质量的提高。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操作实践较多,而现成的设施不能满足学生实践操作,任课教师只能依靠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代替,学生的技能水平可想而知。


(3)场地狭小。如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搬迁到桐柏县老一高后,办学条件虽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仍不能满足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仅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现在已经是捉襟见肘。在进行资产划拨时,老一高共30个教室,其中划给县中等职业学校20个教室,教师备课办公用去4个教室。为开展正常的教学工作,学校只好将部分实验室改为教室,以解燃眉之急。学校场地狭小与生源激增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学校在建、扩建迫在眉睫。


4、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尤其桐柏县的民办教育,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中央一直倡导鼓励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大力推广公办职业学校的“公办民助”、“股份制办学”新模式,创建民办职业学校的“政府引导、民办公助”新机制,如场地、环境等方面,为民办职业教育提供便利,促进民办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5、职教中心无实


2012年为迎接“河南省职教强县”验收,桐柏县成立了桐柏县职教中心。职教中心成立三年来,但仍然是一纸空文,既无领导机构,又无人员编制,更无办公场所。职教中心应当起到的整合教育资源、协调职教工作、统筹规划发展等作用没有得到发挥,职教中心有名无实。


二、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的现状及问题


(一)学校基本情况


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的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安棚农中,先后更名为桐柏县宛东林校、桐柏县职业高中,2000年与桐柏县矿山技校整合为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2009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河南省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2年承担并完成桐柏县创建“河南省职业教育强县”验收工作。


学校现有在编教师97人,在校生达1200人,学校开设有机电、电子、旅游、现代农艺、动物医学、学前教育、汽修、艺术、计算机及普高等10个专业,24个教学班。近几年来高招对口升学成绩稳步上升。年毕业生300人左右。学校发挥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开展“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短期培训。“清华大学远程教学站”、“南阳电大桐柏分校”在桐柏县中等职业学校挂牌成立,对桐柏职业教育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二)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够


按照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关政策规定,教育附加费的30%应用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在校生数量与普高的在校生数量比为1:1;职业教育生均占地面积不低于33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不低于20平方米,生均仪器设备价值不低于3000元,师生比为1:13,以上所有指标我县均未达标。学校近几年发展,一直受到项目资金的困扰。


2、师资力量不足


县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秋期学生已达到1600人,并呈逐年递增趋势。设置10个专业,至少需要120名教师,目前缺少教师35人,不能满足教学需要,专业课教师更是稀缺。由于我县近几年招教 “逢进必考”,且按1:3比例开考,有些急需的专业本来报名就少,无法达到比例,致使有些专业无法开展。前几年学校虽然通过试讲等形式招聘了一些教师,但有些教师的编制问题未解决,学校现有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人数仅占25%,完全不能适应学校教育教学发展需要。


3、专业设置陈旧


该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与县域经济发展需求差距较大,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把专业设置同地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结合的能力不足。一些陈旧的专业,虽然师资力量较强,但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一些急需开设的专业,如茶叶、家政、护理、汽修等,市场前景好,就业率高,但因为师资力量欠缺,实训设施设备匮乏,不能正常开设。专业设置必需硬件设施也很紧缺。


4、教学环境不优


2013年8月,学校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搬入桐银路原老一高校区。止目前,老一高资产还未完全移交,现有17号青年公寓楼、校办印刷厂、19号楼至今未移交到位。老一高大门口社会车辆乱停乱放、遮挡视线,严重影响师生及过往行人安全,学校门口已多次发生安全事故,多次向相关部门反映汇报,收效甚微。老一高校园内还有县教师进修学校,该校举办的短期培训,造成了校园内人员来往频繁、成份复杂、安全隐患多等无序局面。学校疲于应付。


三、对现阶段我县职业教育的几点建议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其他客观条件的影响,我县的职业教育发展步伐较为缓慢。但只要我们紧抓历史机遇,迎难而上,我县的职业教育仍有较大作为。


针对我县当前职业教育和县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现状,建议如下:


(一)抓好“两个建设”


1、抓职教中心机构建设


县职教中心具有督导评估、统筹引导全县职业教育的作用,对整合县职业教育资源,加强职业教育培训功能,统筹职业教育项目发展及资金等方面意义重大。但现在我县的职教中心机构设置并无落实,形同虚设。新的职教形势,要求我们应尽快并切实完善职教中心机构建设,核定编制,落实人员及岗位职责,真正发挥职教中心的作用。


2、抓职教园区建设


现在老一高一院两校,有效利用面积只有五十亩左右。县中等职业学校目前的教室、寝室等硬件已经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根据桐柏县教育发展现状和近5年中招人数逐年趋增态势,到2020年县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将达到3000人。参考方城、泌阳等地的成功经验,规划面积约300亩的场地,在我县建立一所现代化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新的职教园区势在必行,也切实可行。这必将为桐柏职业教育新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并创造新的天地。而就地理位置和硬件设施来看,现在的老一高校区,具备办一所普通中学或小学的条件。


(二)争创“两个特色”


1、争创特色学校


由于国家和省有关职业教育发展的所有项目资金全部倾向于省特色学校及省品牌学校,这就为我县中等职业学校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2015-2016年要充分利用河南省特色学校及品牌学校首次验收和桐柏县职教强县复验之际,倾全力争创河南省特色学校,力争进入特色学校行列。迎接特色学校验收时必备的软件、硬件工作,尤其相关资金的投入,也应及早做好准备。


2、争创特色专业


为深入贯彻实施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计划要求,我县也应积极调整优化专业布局,建立面向市场需求、优胜劣汰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强我县特色优势专业建设,筛选、培育和打造符合我县产业特色的品牌专业,支持建设3—5个左右的省级品牌示范专业和特色专业,如旅游、汽修、种植(茶叶)、机电等,这些专业的创建需要相关的实训设备和场地来保障和支持。


(三)坚持“两条腿”走路


“两条腿”是指对口升学和培训就业。一段时间以来,我县职业教育包括县中职校重升学轻培训、重理论轻技能,跛鸭偏腿。今后的发展主线应努力做到:对口升学稳中求进,培训就业扩大规模。


1、对口升学


积极响应国家高考形势改革号召,高举提升学生素质、提高本科升学率这面旗帜。国家正大力倡导一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鼓励通过合作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积极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构建从中职、专科、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并将在职业院校学习的学生进一步培养成硕士、博士。这是我们实施并提高对口升学质量的契机。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生源必须数量有保证、质量有保证。学校要针对高校招生计划,特别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在我省实施对口升学的重点本科院校的招生计划,及省内有较高专业质量的二本院校、专科院校,选择易升本专业,重点打造,潜心提高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本科上线率,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单招计划招生,选准专业,确保通过对口升学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突出,素质过硬。


2、培训就业


注重培训、促进就业是职业学校的立校之本。我县目前在此项工作上有失偏颇、很不到位。一直以来职业学校为满足部分学生及家长的需求,整体上倾向于发展对口升学。因此在培训就业方面就要不断加大力度,让学生就读职校三年以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给家庭迅速带来收益,为社会做出贡献。以县职业学校、各类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为载体,健全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坚持“六路并进”,即充分发挥人社、教育、农业、民政、扶贫、残联等部门优势,统筹各部门的职业培训项目和资金,提高职业培训质量和水平。县中等职业学校要选拨一批紧跟时代步伐、紧贴市场需求迅速培养成才的专业发展壮大。


对口升学与就业培训真正做到“两条腿”并驾齐驱,需要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配齐、配强文化课和专业课教师。


(四)摒弃“两种意识”


1、摒弃职业教育的“陪衬”意识


当前一些对职业教育误区的认识严重地束缚人们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有一些干部,甚至是一些职能部门的同志,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全面了解,认为职业教育只是我县教育的一种陪衬和点缀,职业教育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才被动开展工作的,这种思想要不得,必须坚决予以摒弃。


2、摒弃职业教育“无用论”意识


由于不少家长长期以来坚持让自己的学生无论中招成绩好坏都首选普通高中,这种先入为主的思想让家长们片面的认为“普高总比职高强,上职业高中无用”。这是对职业教育的不了解。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生源只能是实在考不上普高的低分学生和实在上不起普高的家庭贫困学生。职业教育理念陷入了恶性循环的怪圈。


针对以上情况,要摒弃这些错误意识,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把中央、省、市有关职业教育的会议精神在不同场合、不同层次,以合适的方式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和引导。二要用实效来证明职业教育的作用。用三到五年时间,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抓好特色学校建设、特色专业建设和职教园区建设,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技能,让家庭真正受益,全面促进我县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2014年以来,中央、省、市各级政府纷纷召开职业教育工作的相关会议,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政策和措施。2015年4月,张德江委员长对我省《职业教育法》实施贯彻情况进行了视察。各种迹象均表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已经到来。我相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职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的职业教育将会迈出更大的坚实的步伐,实现更大的突破,桐柏职业教育的春天即将真正到来。